特快專遞業務的含義及主要形式
特快專遞業務,是指從事快件運輸的專業速遞公司與航空公司合作,以最快速度在發件人→機場→收件人之間遞送的急件。
由此可見,特快專遞業務性質和運輸方式與普通航空貨運基本上是一致的。可以視為航空貨運的延續。實際上,大多數航空貨運代理公司都經營快遞業務,即我們所謂的:空運普貨門到門服務。許多專門從事快遞業務的公司也是從航空貨運代理公司派生出來的。以前從事航空貨運機場自提。現在,委托當地同行代理互為派送。這是市場的需求,也是貨運發展的必然趨勢。到目前出現的第三方物流,直至最領先的所謂第四方物流概念,都說明了這一點。
特快專遞或航空快運的主要運作形式是門到門或稱桌到桌服務。即由速遞公司派人上門取件,送至機場委托航空公司空運,貨到目的港機場后,由當地速遞公司(或代理)提貨,派送到收件人手中。
特快專遞與航空快運的區別是:
特快專遞的時效性高于航空快運,運價大于航空快運,貨量小于航空快運。
特快專遞的運輸方式是立體式的,可以是航空、鐵路、公路、水路運輸,貨物流通派送區域廣泛,通過二級、三級站中轉、分撥。貨物派送可以抵達鄉村。雖然快件運作成本低,貨物也能及時派送完畢,但是由于貨物流通中間環節增多,安全系數低于航空快運。
航空快運的運輸方式只能是:航空。貨物流通派送以二點之間的城市區域為主。需二級、三級中轉、分撥的派送區域,一般以汽車運輸直達派送為主,不進行中轉。二程運輸成本相對較高。適合大宗貨物、易碎品等運作。
航空快運、特快專遞的產生和發展
航空快運業務最早是三個大學生在1969年首創的,迄今已有30年歷史。
航空快運業務以安全、迅捷的運輸特點倍受工商界、金融界、貿易界、運輸界及政府部門的青睞。因而在世界范圍內迅速發展起來。目前快運業務已能到達世界五大洲的95%以上的國家和地區。在美國、西歐、日本等發達國家,其發展速度更為迅速,僅美國具有一定規模實力的專業國際、國內速遞公司就有50余家。
70年代末期以來,航空快運業務在我國開始發展。中國對外貿易運輸總公司是我國第一家從事航空快運業務的公司。1979年以來,該公司與DHL、OCS、EMERY、UPS、FEDEX、TNT等航空快運公司建立了快運業務關系,并成立了一批中外合資企業。
由于受到中國國情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境外速遞公司以其獨特的方式在中國運作快件。
DHL在中國大陸有:中外運---DHL,敦豪---DHL之分;TNT有:與EMS合作的對外稱“中速”TNT和中外運---TNT之分;AIRB與“大通”合作;FEDEX與“大田”合作,按美國人的經營思路,我個人認為這只是一種暫時的權衡之策;UPS在中國大陸更廣泛的拓展也是指日可待;SKYNET有意向尋求中國大陸的合作伙伴。
境外速遞公司在中國大陸的發展,同時也刺激了中國速遞公司的發展。90年代中期臺灣速遞公司在我國廣東珠江三角洲的發展,帶動了江浙二省國內快件的發展。特別是1996年以后,速遞公司由南往北,由東往西的發展,國內速遞公司漸漸形成了區域性快遞派送網絡。這對我國的貿易和科技交流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同時也是促進國內EMS的改革與提高。為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的發展,相對來說奠定了一定的基礎。當然,目前的國內速遞公司的運作還處于極其不成熟的階段。關于國內快遞存在的問題與發展之個人見解,筆者將另文闡述。
特快專遞的特點與作用
特快專遞與空運普貨門到門服務,基本程序和需要辦理的手續是一樣的,所需的運輸單證也是基本相同的,都要向航空公司辦理托運手續,都要與收、發件人及承運人辦理交接手續。國際快件要向海關辦理進出口報關手續,并提供相應的報關單證,都需要給目的地速遞公司或代理FAX/EMAIL預吿,及附隨貨清單。
然而,既然特快專遞作為一項專門業務而獨立存在,必然有其合理性;必然與其它運輸形式所不能取代的業務范圍和運輸特點。下面就特快專遞與空運門到門及EMS業務作一個簡單的比較,從而看出特快專遞業務的特點和作用。
1.從速遞范圍來看:特快專遞以文件和小包裹為主。文件包括銀行票據、貿易合同、貿易發票、商務信函、裝船單據、貨物提貨單、小件資料為主。包裹包括機械小配件,貿易小樣品、樣衣、禮品、私人小行李等。也就是說,特快專遞能承攬到的快件業務,往往是重量和體積方面都比較小的貨物,能承攬到的大宗貨物相對較少,私人信函不能受理。
空運普貨門到門承攬的一般都是大宗貨物,品名單一,目的港派送二程運輸路程較近,派送區域延伸較少。反之,則考慮運輸成本,收件人一般都采取貨物到達機場自提方式。
EMS速遞以私人信函為主,承攬到的遠程大宗貨物派送較少。文件類以增值稅發票為主。客戶以進出口公司行政指定為主。國內EMS速遞派送區域極其廣泛,任何運輸形式的速遞公司無法比擬的。但是,EMS貨物運輸受到體積20*20*20CM的限制。一票多件的操作也有相應規定。
由此可見,特快專遞、航空普貨門到門及EMS業務三者之間承攬快件及派送區域范圍的區別。發件人選擇快遞運輸方式也是“約定成俗”的了。它們都有各自的經營領域和范圍。
2.從運輸單據來看:國內特快專遞公司以民營企業居多,操作理念、派送形象相對欠佳。簽收記錄不回復發件公司,電腦操作難以配合快件運作流程。單據保留不完善。這一現象目前國內速遞公司都在努力改進。
國際速遞公司,電腦跟蹤快件動態,簽收記錄查詢操作,這一快件必須的操作流程,做了相當完善。特別是POD(Proof of
Delirery)交付憑證的使用,是其它運輸形式所沒有的單據。
POD是特快專遞中最重要的單據。它一共分四聯(也有五聯、六聯的),第一聯作為出口報關的單據留存始發地;第二聯貼在貨物包裝上隨貨同行,作為收件人核對貨物的依據,并且在隨貨單據丟失時可以作為進口報關單據;第三聯留存發貨地速遞公司作為結算運費和統計的依據;第四聯交發件人作為發貨憑證。POD的使用一般基本如此。
POD相當于普貨空運中的分運單,但比航空公司分運單的用途更廣泛。國內快遞公司也作為簽收記錄憑證。
3.從服務層面(程度)來看:特快專遞因是專業公司有專人負責操作單證,減少了內部交接環節,縮短了衍接時間,因而遞送速遞快于空運門到門和EMS速遞業務。
4.從辦理業務的機構來看:辦理特快專遞絕大部分是國際性的跨國公司,只有極少數國家采取代理制,因此它的整個業務過程基本是公司內部完成的。空運普貨門到門業務基本上是采取代理制,發貨方為航空貨運代理公司與收貨方的航空貨運代理公司通過代理協議來確立為派送合作關系。國際EMS業務必須通過二個或二個以上國家(地區)的郵局之間的連續作業才完成。運作環節多,效率不能不受到不同國家郵政業務效率的影響,特別是現階段中國大陸到俄羅斯的快件時效、服務質量真的不敢恭維。
5.從服務質量來看:國際特快專遞的快件在整個運輸過程中都處于電腦的監控之下(國內特快專遞公司中,我公司運用電腦跟蹤快件動態),通訊聯絡十分密切,特快專遞業務中,設有回執POD,遞送員將快件交付收件人時,讓其在POD上簽上姓名、收貨日期。遞送員即將POD簽收記錄單交電腦操作員錄入電腦,以便發貨人查詢,這種快遞運輸方式,發貨人感到非常安全、可靠。
空運普貨門到門雖然也在送交收件人時,讓其在底單上簽字,但這種底單是作為貨物簽收記錄的憑證,主要是作為交付貨物的憑證存入檔案,而不是作為回執反饋發貨方。雖然有些航空貨運代理公司也開設向發貨的國外代理、國內異城代理反饋貨物處理信息,但反饋信息速度和準確程度遠遠不如特快專遞專業公司。
EMS業務沒有POD反饋信息。國內EMS業務主要城市能查詢發件方185記錄,但到達方需要依靠發件方人工185查詢。國內許多區域185還沒開通。電話查詢還要受到許多情感因素干擾。現在國內EMS服務態度有很大的改善,但是,南方一些區域的185態度筆者實在不敢茍同。